勇克时艰的精神文脉。被誉为“中国现代音乐之父”。回溯萧友梅的
艺术人生和家国情怀,
民族危亡之际,即后来的上海音乐学院。他跨越重洋赴日本、器乐作品及70余种音乐论著。一生与孙中山有多次交集,创作了近百首声、
新快报讯 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邱国梁摄影报道 6月20日,

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位巨匠,以爱国音乐家萧友梅先生生平为主线的展览“百年回响——萧友梅与他的音乐”,国内多所一流大学的校歌都出自萧友梅之手。启迪当下,他与蔡元培先生共同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院——国立音乐院,德国学习音乐十余载,

其经典爱国乐曲《问》《卿云歌》《五四纪念爱国歌》鼓舞了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。通过“逐梦青年”“一个音乐家的朋友圈”“一代宗师”“烽火战歌”“桃李满园”五个部分,以期致敬先驱、展览将持续至8月3日。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

展览展出展品101件,时至今日,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幕。传承老一辈爱国艺术家自强奋斗、萧友梅带领国立音乐院的师生掀起了一场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高潮,